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要闻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

发布时间:2021-01-22 14:16:49 阅读量: 作者/来源: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2021年1月22日,由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编制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发布。该指数自2017年起开始建立,今年已是第4次对外发布,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分析园区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

“指数”从创新创业、产业升级、双向开放、产业生态四个维度监测和评价厦门火炬高新区的创新发展状况,形成了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设计。“指数”以2014年为基期,结合园区2014至2019年连续6年的统计数据以及最新发展动态,深入分析园区创新发展的内在变化。评价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以下是“指数”的重点揭示。

1.报告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总指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园区进入“第三次创业” 深水区。

测算结果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连续五年持续增长,其中2016年指园区多项指标实现“零”突破,指数大幅提升达到122.7,此后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增幅逐步降低, 2019年提升至130.2。在37个指标中有24个指标实现了增长,其中12个指标实现了连续增长,增长指标占到总指标的65%,有1个指标持平,12个指标出现下滑。反映出厦门火炬高新区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深化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稳步向前,指数增幅降低也说明园区已进入以创新生态系统塑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创业”深水区。

从四个一级指标表现看,2019年除双向开放指数略有下滑外,其他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创新创业指数连续五年稳步提升,2019年指数达到133.7,反映出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质量也不断攀升,创新创业成效明显;产业升级指数2019年指数小幅提升至125.5,反映出园区在重点企业培育,产业结构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增速放缓;双向开放指数增幅最大,但2019年均出现下滑,反映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加深对台协作,参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业绩突出,但也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影响,稳定度不足;产业生态指数增速较慢,2019年指数回升至120.4,反映出园区在塑造发展环境,优化政策体系,打造宜居环境方面稳中有进。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图1)

2.伴随着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园区已成为厦门市集聚创新资源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平台。

创新基础实力强。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以“推进现有企业创新升级”、“引导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和“营造融合、协同、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为三大重点任务,园区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9年,园区以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14家(加权值),高新技术企业914家,R&D人才超过52000人,创新主体基础厚实。

研发投入力度大。通过积极实施各项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园区企业创新热情不断提升,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增强。2019年高新区R&D研发经费支出99.1亿元,科技财政拨款18.2亿元,当年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达到17.13亿元。

创新产出绩效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质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237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787.91亿元。

3.报告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特色突出,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已经成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重点企业支撑有力。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以“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创新孵化集成模式和支持园区龙头企业打造“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专业孵化”的研发创新模式加速企业成长培育,已形成了从小微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到龙头企业的创新型企业集群。2019年园区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达3105家,瞪羚企业89家,新增2家上市企业。

产业变革成效显著。厦门火炬高新区紧盯发展目标,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国际化为主线,通过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园区产业服务效能更加完善,产业效率再创新高。2019园区实现总营业收入3600.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81.6%,六大主导产业占比达到85.38%。全年人均劳动生产效率达到29.5万元/人,较上年增长1.5万元,园区对整个福厦泉国家自创区经济贡献达到43.1%,但园区企业利润率有待提升。

特色产业实力突出。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特色鲜明,通过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前培育和布局数字经济新产业,园区已跻身国内数字经济产业一线园区。2019年,园区数字经济产值占到85%以上。从工信部发布对全国332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8年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电子信息(光电显示)产业获评发展质量总体水平“四星级”;厦门软件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获评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五星级”,成为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4个“五星级”园区之一。

4.报告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国际化程度高,经济外向型特征显著,已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创新竞争和加深两岸交流合作的代表区。

国际化走在前列。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坚持更高质量“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双轮驱动,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不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园区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2019年,厦门火炬高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364.72亿元,其中出口额107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5.7亿元,拥各类海外人才共2818人,欧美日专利申请数216件,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对台合作日趋加深。作为搭建两岸交流“融合”的桥梁,园区不断扩大对台开放,积极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加深企业间交流合作,通过引进、共建和自建三种模式以及精准施策,越来越多的台湾地区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并逐步实现了由“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到“引领两岸创新合作”的突破性转变。2019年园区在台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达30家,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园区台资企业投资额锐减,降至9572万美元。

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厦门火炬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扩容海外高端“朋友圈”,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2019年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数达到416家。

5.报告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城市活力旺盛,体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城市发展活力旺盛。厦门火炬高新区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在服务、技术、人才、金融、孵化等多个方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2019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247.8亿元,新增孵化器面积8.89万平方米,全年举办的创新文化活动(30万元以上)次数达到16场次。

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多方位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形式,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环境更加友好。2019年8月,园区在厦门市率先推出五项政策试行“免企业申报”政策兑现方式。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厦门火炬高新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和垃圾分类治理,园区自然环境更加宜居,综合能耗污染大幅降低,2019年降至0.065吨标准煤/万元,获评“国家第四批绿色园区”。

6.报告显示: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园区需再接再厉,聚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园区经济质量再提升。

根据测算结果,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厚实创新基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园区依然存在高学历人才比例不足,人才结构有待调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数量偏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偏低,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产业价值链层次有待提高;企业利润率偏低等问题。

为加快提升园区整体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塑造优势、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厦门火炬高新区需再接再厉,发挥园区品牌优势,对标先进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一是探索建立符合园区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准确把握宏观背景,明确自身定位,构建协调顺畅的政策体系;二是做大做强具有园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凸显园区产业特色,壮大软件产业,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价值链层次;三是全面建成包容并蓄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拓宽对台交流渠道,加深对内协同,提升资源链接能力;四是营造符合创新生态要求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软环境、硬环境、绿环境”支撑力,营造对接国际的创新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