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战略咨询院 > 专家观点

刘明熹 万劲波: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4-11 14:38:27 阅读量: 作者/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与2016年5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培育壮大‘新字号’”的思想一脉相承。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旨在推进产业高端化。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强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旨在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求“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对加快培育高端智能绿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在一定地理空间的集聚,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新质生产力技术新、领域新、配置新的“三新”特征以及“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因此,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千行万业。各地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引领,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能够不断吸引新的主体和新的要素融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新质生产力是新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创新性配置和优化组合。集群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空间集聚性,知识、技术、产业创新溢出效应强,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数字创意等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增长引擎。

最后,构建同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是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各地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谋划集群建设,全面融入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强调“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统筹集群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是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产业集群和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建设,构建梯次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一方面,优化各类集群的区域和领域布局,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等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若干具有跨行业、跨区域带动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大对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