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库观点 > 原创观点

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谱写国家高新区现代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0-27 18:20:12 阅读量: 作者/来源:韩璐 李海泽

引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更加突出“数实融合”、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开放循环。国家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率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作出表率。

一、新时期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也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深化新时期对新型工业化特征的认识,助推国家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更加强调“两化”融合、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环境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从工业发展本身拓展至工业化阶段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涵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变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此次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工业化驱动信息化转变为信息化引领工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变了,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业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新型工业化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或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要通过带动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需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与反哺作用、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走产业之间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之路,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之路。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支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新型工业化更加突出“数实融合”

数字时代是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背景,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加速深度融合。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工业领域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型工业化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的生产技术,总体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从引进、模仿、追赶、局部先进到全面领先或全面现代化的转变。

3.新型工业化更加绿色低碳

新时期的新型工业化是绿色低碳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的全领域、全过程,实现全产业链价值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使工业与生态、工业与城市和谐共生。除了要大力推进工业本身的绿色低碳化,还要为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和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绿色低碳产品。

4.新型工业化更加需要创新驱动

此前我国工业化主要依靠劳动力、能源、土地等投入型要素,依靠成本比较优势。要想实现由过去“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就要在未来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科技创新既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动力。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重塑竞争新优势,离不开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创新效率。我国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5.新型工业化更加注重开放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建成,未来建立起外向型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样需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才能加速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在“逆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下,工业化分工协作的本质规律依然没有变化,我国既要继续推动中国产品、企业“走出去”,又要深化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二、国家高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率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作出表率。

1.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综合我国国情,我国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型工业化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业化,是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工业化,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业化,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国家高新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时代特征和内涵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路径,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成效加快实现现代化进程。

2.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家高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工业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创新溢出效应最强的领域。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柱。没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国家高新区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上贡献高新力量。

3.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国家高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新型工业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价值取向、途径、标准、手段。当前我国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实体经济,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现代化全局中地位突出、作用突出。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更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更突出以工业化带动数字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培育壮大。

三、新型工业化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在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站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起点上,国家高新区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园区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注重自主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布局和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模式。要推进高新区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型,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作出“高新表率”,就需要国家高新区作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由“高速发展”向“高质发展”模式的转变

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当下国家高新区应更加关注发展的效率而非数量,将“又高又新”的角色区别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经济的角色。首先,国家高新区要聚焦主导产业,筑牢当前主导产业优势,合理配置园区创新资源,提高园区创新效能,在不断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制高点,形成“筑牢主导+培育未来未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其次,要加速推进数实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不断催生工业生产新业态新模式,塑造新优势,从而不断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最后,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贯穿到高新区各个工业领域、过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技术。

2.由“工业为主”向“制造+实体”产业的转变

中国式现代产业体系应是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中心,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其他产业起到辅助作用的产业体系,这将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实现赶超战略的产业形态。

国家高新区要锚定创新,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一是坚持从壮大实体经济中找寻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再聚焦、再优化,明确主导产业,为园区大跨越发展夯实基础。二是要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优势,面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未来产业培育机制。三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由“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

国家高新区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效资源配置和市场的选择作用,要做好现有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是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格局,帮助园区企业能够获得公平的资源,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帮助行业新的进入者,开启园区存量资源的重新分配;以数据形式重构资源存在状态,破除时空限制,形成高流动性,通过平台配置获取资源配置最优解,降低资源存在的总体成本。二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供给、产业治理能力,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园区模式,创新运行机制,不断涵养城市外部环境并长期内化为城市生产经营的代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心怡.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铸就产业雄心[N].中国电子报,2023-09-05(005).

[2]杨宇龙.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N].雅安日报,2023-08-31(001).

[3]刘琴,文思童,黄钟锐等.做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  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硬支撑[N].广安日报,2023-08-30(002).

[4]邵明堃,马冬妍,全胡洋等.数实融合:新型工业化必由之路[J].企业管理,2023(08):6-12.

[5]黄鑫.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N].经济日报,2023-08-11(006).DOI:10.28425/n.cnki.njjrb.2023.005637.

[6]谢瑞武.关于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考[J].新型工业化,2023,13(08):26-34.

[7]赵敏,朱铎先.新型工业化内涵及评价指标[J].新型工业化,2023,13(0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