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谱写国家高新区现代化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0-27 18:20:12 阅读量: 作者/来源:韩璐 李海泽
引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引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更加突出“数实融合”、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开放循环。国家高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理应率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作出表率。
一、新时期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也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深化新时期对新型工业化特征的认识,助推国家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更加强调“两化”融合、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环境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它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从工业发展本身拓展至工业化阶段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涵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变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此次驱动力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工业化驱动信息化转变为信息化引领工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当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变了,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方向、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业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新型工业化的宗旨是以人为本
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或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要通过带动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需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与反哺作用、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走产业之间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之路,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之路。通过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支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新型工业化更加突出“数实融合”
数字时代是新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背景,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加速深度融合。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工业领域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型工业化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的生产技术,总体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从引进、模仿、追赶、局部先进到全面领先或全面现代化的转变。
3.新型工业化更加绿色低碳
新时期的新型工业化是绿色低碳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的全领域、全过程,实现全产业链价值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使工业与生态、工业与城市和谐共生。除了要大力推进工业本身的绿色低碳化,还要为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和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