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关于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3-10-20 18:28:41 阅读量: 作者/来源: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9月1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在中国光谷新闻发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光谷17条”)。“光谷17条”包括梯度培育、源头挖掘、金融支撑、要素赋能、创新服务五方面共17项细化条款,覆盖企业从创业到上市、从种子到成林的各个阶段,对标国内同类政策最高水平,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5亿元综合扶持,并聚焦企业股权融资难、应用场景少、业务扩张快等成长痛点,提供金融、场景、空间、人才等高端要素和专业服务。
“光谷17条”提出,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集聚区。在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科技、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未来赛道,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力争累计新增独角兽企业8至1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5至20家、种子独角兽企业40至50家,纳入独角兽培育库企业200家以上。
中心观点:
1、 独角兽企业对于我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未来产业培育意义重大:
独角兽企业是指那些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估值高、成长性好的新兴企业,一般为估值10亿美元以上、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的未上市企业。这些企业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市场的变革,也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一个地区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多少,一方面可以看出该地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反映出该地的经济竞争力。胡润《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2023年全球独角兽数量达到1361家,比一年前增加29%。美国以666家独角兽企业领先,较上年增加179家,占全球独角兽总数的49%;中国以316家位居第二,较上年增加15家。相比美国,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增长仍有较大差距,且在如OpenAI的世界级技术领域引领企业的培育成效上较弱。独角兽企业在我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拥有独角兽的城市中,北京以79家位列全球第三,上海以66家紧随其后,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比一年前增加12家。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承载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使命。中国要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就要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前沿技术成果、科技企业和领军人才。因此,要将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发展与我国科技战略和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相结合考虑。
2、 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已成为独角兽企业培育、聚集的主阵地:
《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共有65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分布在国家高新区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有431家,占全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总数的65.8%;我国独角兽企业共有357家,其中200家企业分布在24个国家高新区,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6%。国家高新区已成为独角兽企业聚集和培育的主阵地。云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安徽省首家、厦门市首家、济南市首家等等,均诞生于国家高新区内。其中,张江高新区拥有47家全球独角兽,占到上海独角兽企业数量的71%。每四家上海潜在独角兽企业中,就有三家位于张江高新区,有效提升了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的独角兽企业近年来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新晋独角兽成长速度加快、融资成绩不断创新高。2022年成都高新区共有4家独角兽企业,占到四川省的一半,潜在独角兽近两年翻倍激增达16家,占四川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的80%,已成为西南地区独角兽企业主要聚集地和潜在独角兽孵化地。
目前,东湖高新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超5200家、瞪羚企业5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累计涌现独角兽、潜在独角兽20余家,已经具备良好的“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成长梯度及适合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的生态环境。光谷17条的发布,显示出东湖高新区在培育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阶段上有了大踏步的提升。
3、 “光谷17条”具有政策先进性,代表国家高新区对独角兽企业的重视和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国家高新区在培育和支持独角兽企业方面有深厚的政策基础。例如,202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提出主动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开展独角兽企业战略级创新服务等十条措施。再例如,郑州高新区出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的若干政策》,围绕各梯度企业发展需求,集中资源和服务力量支持企业,给予针对性支持,推动各梯度企业在郑州高新区集聚发展。但纵观以往政策,对独角兽企业的支持仍以金融支撑和创新服务为主,缺少源头挖掘举措,对独角兽企业的前端培育、生态环境建设不足。“光谷17条”的发布,代表着国家高新区对独角兽企业的认识拉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方面的政策有了新的标杆。
“光谷17条”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痛点把握精确。在源头挖掘方面,支持前沿科研成果在东湖高新区转化、孵化,最高给予1亿元的无偿资助;鼓励光谷大企业通过内部创业、平台孵化等方式孵化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全球范围内筛选赛道领域新、技术创新强、融资热度高的潜力企业,定向开展企业招引。在梯度认定方面,根据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最近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数制定了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标准,包括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种子独角兽企业。对于首次认定为种子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分别奖励100万元、300万元、1000万元。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光谷独角兽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投小投早”,健全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尽职免责机制;对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入库企业后,企业实现梯度晋升的,分别按照实际投资额的5%、3%、2%给予奖励;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入库企业,省、市、区联合最高可奖励1200万元。在要素赋能方面,对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和生命健康领域的认定企业,或给予研发后补助,或分阶段给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揭榜挂帅”入库企业,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独角兽企业还可获得租房购房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常态化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和应用场景能力清单,助推企业通过场景创新实现产品打磨与示范推广。在创新服务方面,提出打造光谷独角兽企业赋能中心,提供研究分析、资源链接等赋能服务;与武汉新城建设相结合,打造光谷独角兽集聚区,东湖高新区空间载体每培育或引进1家独角兽企业,可获得100万元资金奖励。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支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5亿元的综合支持。
4、 以独角兽企业为抓手牵引前沿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独角兽企业大多依托颠覆性技术创新,开拓未来产业的新方向。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期独角兽企业如谷歌、百度等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应用,开启了智能硬件和智能出行等未来产业方向。在区块链领域,以太坊等独角兽企业通过智能合约等创新,催生了加密货币、NFT等一系列应用,开辟了金融科技和数字资产领域的新机遇。这些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也使整个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提高,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最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独角兽企业不仅在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同时还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大量探索和创新。例如,以平台化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利用算法匹配供需双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商业模式变革的范例。此外,独角兽企业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较快地切入某个垂直领域,抓住一个细分市场,并快速扩张规模,对整个产业链形成冲击。例如新能源车企利用数字化技术切入传统车企市场,还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模式改变整个汽车业的运作。许多传统企业被迫调整产品结构,与之形成竞争和合作,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