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智库观点 > 政策速评

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4-01-22 03:35:22 阅读量: 作者/来源: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2023年11月1日,深圳迎来第七个“人才日”和第五个“企业家日”,深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当天印发了《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意见》分为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遗余力服务人才五个部分,从引、育、留、用、服五方面提出30项具体举措,构建了闭环人才生态系统,体现出深圳在人才政策理念上新的突破。

中心观点:

1、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提出“三位一体”系统布局的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才工作定位从以往的保障性要素安排,提升到生产力要素框架中去总体考虑、联动部署,强化了人才工作的经济属性特质,将其纳入党和国家经济中心工作的核心范畴。这意味着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性和优先级被进一步强化,为未来走一条人才引领支撑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明标定向、谋篇布局。

首先,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而在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人才具备独特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敏锐地洞察市场需求,准确地把握技术趋势,并能够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解决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科技难题。

另外,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现代经济中,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运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才通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高素质人才能为中国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最后,在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方面,人才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治理是中间很重要的环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大批熟悉新型治理体系、掌握政策制定和执行能力的人才作为有效支撑。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才的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留用,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2、 深圳长期以来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人才政策最具竞争力的区域:

深圳的人才立法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7月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市场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的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从《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体系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2017年深圳市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深圳人才日”;两年后又将这一天同时定为“深圳企业家日”,充分体现了深圳对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烈渴望和坚定意愿。另外,自2020年起深圳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举办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向人才致敬。在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深圳有500余名教授和学者入选,其中高校上榜人数415人,其余主要来自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及散布在深圳的顶尖人才。当前深圳正处于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也为人才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

深圳重视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使得城市得以汇聚了大量的领军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深圳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更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领军人才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立了很多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里面不乏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不仅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进步。他们的成功也为其他人才树立了榜样,使得更多的人才愿意来到深圳,参与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除顶尖人才外,深圳还吸引了大量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成为深圳崛起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深圳通过大力建设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持续筑巢引凤,相继落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目前深圳已建成2700多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全市创新载体超3200家,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

诚意十足的人才政策,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还有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最终造就了深圳人才与城市使命同频共振的盛举。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679万、高层次人才2.4万、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报告显示,“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深圳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国第一。

3、 《意见》体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结合、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等新的突破:

深圳要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不断革新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模式。此次《意见》体现出深圳在人才政策理念上作出新的突破,亮明深圳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坚定决心。

➢ 将人才政策与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根据《意见》,深圳将实施顶尖人才汇聚项目(“顶才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端装备、海洋、低空经济、新材料等领域,“一事一议”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强化对重大载体平台的投入,实行“平台+团队”整建制引进首席科学家及团队成员。产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产业而聚,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围绕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人才方阵,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意见》依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制定人才政策,为产业现代化提前布局人才支撑。

➢ 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2022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旨在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圳是该文件确定的6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被纳入试点的城市。此次《意见》强调,深圳将积极承接国家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与之相适的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新机制,突出能力、实绩、贡献导向,主要以创新成果、发明创造、典型案例等作为评价标准。同时,深圳将设立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咨询委员会,并建立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向综合贡献突出的用人主体及成就突出的顶尖人才等,赋予高层次人才举荐权。被举荐人才经高层次人才综合评价咨询委员会评定后,将获得相应层级的事业支持和服务保障。

➢ 探索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意见》提出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对顶尖科学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去年的深圳人才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而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恰恰是深圳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的一次实践。本次《意见》从政策层面明确支持和鼓励这一举措,对未来顶尖科学人才的聚集给予更高的吸引和支持。

➢ 打造全方位多元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意见》提出要推动“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五个无忧机制,不遗余力服务人才。通过推动金融机构面向高层次人才及其任职企业打造人才金融链条、优化深圳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扩大配租房源有效供给及出台人才安家补贴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专员制度和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的申报方式探索等多项措施,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体现深圳营造人才发展“好环境”的胸怀与承诺。

4、 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应结合新定位、新挑战,尽快优化人才政策: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国家自创区)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涵,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功能区。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第一家国家自创区以来,国家自创区和国家高新区就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把实现高水平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目标,都要追求推进自主创新、政策试点和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都要解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协同问题,都要营造适合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培育的生态环境。深圳作为国家自创区和国家高新区的双重所在城市,必须承担起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任。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中央明确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尤其是202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作为划归工信部指导的国家自创区和国家高新区,将面临新的定位、新的使命。从发展历程的角度,高新区一直兼具产业园区的性质,而当高新区划归工信部管理后,在进行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中,面临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和实现自下而上的科技创新的两大机遇。国家高新区要应勇于改革、主动求变,抓牢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命脉,始终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前沿,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强化落实产业创新,同教育、人才、土地、规划等创新要素实现深度融合,在双循环格局下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的自立自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面对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的新定位、新挑战,人才政策也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支撑新的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一是要需要注重与产业政策的衔接,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同时引导人才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领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要因时、因地、因人科学制定政策。“因时”要站在国家层面的战略方向考虑人才引入方向,如在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之下需要引入高水平研发人员;“因地” 要始终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区域发展实际引进最需要、最实用的人才,不慕虚名、但求实效,用务实的精神将人才工作绩效实现最大化;“因人”就是要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用心去完善和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不能表面上重视、实际上忽视。要始终重视人才,而且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对相关工作迭代升级,不断挖掘人才新的增长点,形成了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创新型企业不断生长的良好局面。三是自创区、高新区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创业创造一流的环境。高端人才不仅需要干事创业的舞台,而且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条件。这就要求园区部门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优化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法治环境,加快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人尽其才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